學會標準項目組深入閩東畬族集聚區開展畬繡技術規范調研 時間:2023-04-16 作者: 瀏覽次數:次
為明確畬繡技術規范,進一步加強浙閩兩地畬繡技術交流互通,近日,由浙江省紡織工程學會、浙江理工大學、浙江省輕工業品質量檢驗研究院、浙江省文化館民間藝術研究中心、景寧縣民族宗教事務局、景寧縣刺繡協會等單位組成的標準項目組,赴福建省寧德市開展《畬繡技術規范》標準項目調研交流工作,并在寧德師范學院召開了標準研討會。
寧德是全國最大的畬族聚居區,畬族文化歷史悠久、光輝燦爛。標準項目組先后走訪了寧德市博物館、中華畬族宮、寧德師范學院畬族館、畬繡博物館及周邊非遺工坊,與羅源市國家級畬族服飾(畬繡)非遺傳𠄘人蘭曲釵、寧德市霞浦縣省級非遺專承人蘭昌玉進行了技術交流,并拜訪畬族收藏第一人阮曉東,采訪了寧德市手藝人林章明和福安鐘桂梅,分享互通基本針法、核心工藝、風格特征等知識信息,共同研究畬繡技術的傳承創新工作。
走訪結束后,在寧德師范學院召開了《畬繡技術規范》標準項目調研交流會。會上,省輕工業質檢院介紹了標準的研制需求和目標,浙閩兩地專家代表對《畬繡技術規范》標準進行全面研討,提出了技術指標、驗證方法,技藝傳承、產業發展等多方面的要求。浙江省紡織工程學會、浙江省文化館民間藝術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學、寧德師范學院、福建省民族與宗教事務廳民族研究所、寧德畬族研究會等單位代表都提出了建設性意見。
此次調研,獲取了豐富的畬繡技術資料,支撐了標準研制工作的進行,也增強了浙閩兩地畬族文化的融合,促進了民族大團結,具有重要的意義。
清·李調元《卍齋瑣錄》:畬民基本上為“男女椎髻跣足……婦人不笄飾,結草珠,若瓔珞蒙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