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現代紡織技術》“優秀論文獎” 時間:2022-01-21 作者: 瀏覽次數:次
2021 年度
優秀論文獎
一等獎
馮英杰,蔣高明,彭佳佳(2021年03期)
高雅芳,張耘簫,周 嵐,陳建勇,戴香玲,王相林,劉國金(2021年02期)
葛燁倩,周榮鑫,黃偉炎(2021年01期)
二等獎
梁曉穎,王利君(2021年01期)
柿漆作為天然染料,其染色織物具有防水防腐的優點。以賦予棉織物抗菌性和紫外防護性能為目的,采用柿漆對棉織物進行直接染色處理。利用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棉織物的表觀形態,PhabrOmeter織物手感評價測試儀測定織物風格,得到染色棉織物存在硬化問題;探究染色次數和染液濃度對棉織物K/S值、增重率和縮率的影響。通過正交試驗設計優化染色工藝,測定染色棉織物的抗菌性能、接觸角、紫外線防護性能、色牢度以及風格評價,分析柿漆染色對棉織物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適宜的染色時間為15 min,柿漆稀釋濃度為1∶4,染色次數為8次,染色棉織物色牢度良好,且具有較佳的疏水性能、抗菌性能和抗紫外性能,硬挺度增加。
牛 沖,彭來湖,呂永法,史偉民,戴 寧(2021年01期)
針對現有絲襪機電磁閥驅動電路路數多、布線復雜、相互干擾、可靠性差、系統不穩定等問題,開展高可靠低時延電磁閥組驅動控制技術研究,提出一種菊花鏈式全雙工串行總線傳輸結構的絲襪機電磁閥組驅動控制方案。該方案以差分串行信號形式與多個集成驅動電路模塊進行數據傳輸,通過硬件功能化配置的方法,使電磁閥工作在高壓開啟、PWM保持狀態,進行驅動模塊故障自保護、自診斷功能設計,有效減少了電氣接線,減少了互擾,提高了系統穩定性和智能化水平。利用示波器對傳輸信號波形進行觀察,并在不同的參數下對電磁閥進行工作測試。結果表明:該方案下數據傳輸速度快、抗干擾能力強,滿足絲襪機高速動作要求;在高壓開啟時間300 ms,PWM占空比62.5%,頻率50 kHz條件下,電磁閥能夠有效執行動作且功耗較低,同時該方案能夠及時檢測到多種故障并處理,提高了工作可靠性,證明了該技術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高云莉,王 琛,馮偉忠,趙甜甜,李康樂(2021年03期)
為探究不同形貌Cu₂O/PAN納米纖維膜對降解染料污染水中的有機染料的效率,以亞甲基藍(MB)為模型污染物,采用X射線衍射儀(XRD)、掃描電子顯微鏡(SEM)、紫外-可見吸收光譜(UV-vis)等表征方法,評價了不同形貌Cu₂O/PAN納米纖維膜在可見光下對MB光催化脫色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在室溫、pH值5.6、初始染料用量30 mL(15 mg/L)、催化劑量0.05 g時,500 W氙燈照射120 min后,十二面體Cu₂O/PAN納米纖維膜對MB的脫色率最高,可達94.75%;復合膜重復使用5次后,可見光照射120 min降解率仍保持在85%,表明復合納米纖維膜具有可重復性。研究結果表明:形貌不同的Cu₂O/PAN納米纖維膜的光催化效果不同;該納米纖維膜的可重復性高,可高效率降解有機污染物。
莫曉璇,劉福娟(2021年05期)
蠶繭作為具有特殊幾何特性的天然材料,表現出了優異的性能,在仿生應用領域中是良好的參考模型。從仿生學的角度出發,對兩種代表性蠶繭做了全面的測試和比較,對繭殼的尺寸、各層級的表面形貌、蠶絲直徑、孔隙率、透氣性、力學性能和熱傳導性能進行了表征、分析和總結。基于對蠶繭層級和性能的研究,仿生設計了一種層級結構,可應用于隔熱服上,使其具有良好隔熱性能和透氣透濕性能。當外界溫度發生驟降時,能夠使溫度緩慢變化到達人體,并接近體溫,避免了高溫給人體帶來的不適。
徐進進,張振飛,金 澤(2021年05期)
介紹了SMS非織造材料在醫用防護領域的應用特點,聚焦阻隔性、抗靜電性、舒適性、力學性能等要求,分析了不同功能性整理技術在該領域的研究應用。隨著人們對醫用防護要求和穿著舒適性的不斷提高,非織造醫用防護材料未來會呈現多功能化、舒適化和智能化的發展方向。
吳金亮,王鐵軍,孫 福,吳維光,張逢書,李釗大,宋 峰(2021年06期)
采用Barmag環吹技術熔體直紡生產超細旦纖維,對133.3 dtex/144f細旦多孔聚酯預取向絲(POY)紡絲組件的設計和組裝工藝進行了研究。理論和生產實踐表明:133.3 dtex/144f品種噴絲板直徑為88 mm,孔排列成4圈時情況最佳;噴絲板微孔長度為0.15 mm 、微孔長徑比選擇為3.33時比較合適;特殊設計的噴絲板山峰槽導流結構,砂杯、導流板、分配板有效避免了組件內部的死角,增強了熔體的混合效果;當七層濾網規格為700目,搭配60目100 g金屬砂和80目200 g金屬砂時,組件的上機壓力為15.2 MPa,上機成功率96.6%,使用周期45 d;實際生產中,組件預熱爐溫度設定為325 ℃,預熱時間為8 h并恒溫4 h,可以滿足生產需求。
三等獎
石 磊,楊 浩,沈連根,黃志超(2021年01期)
無溶劑聚氨酯合成革在生產加工中無需加入有害溶劑,相較于溶劑型聚氨酯而言,其對環境更安全、生態更友好;比水性聚氨酯合成革更節能環保。但由于原料反應速度過快、不易控制,產品物性下降等方面的相關問題,導致其應用范圍受限,因此完善無溶劑聚氨酯合成革生產工藝及提高產品的使用性能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對無溶劑聚氨酯合成革的發展現狀和主要特點進行概述,著重總結了無溶劑聚氨酯合成革在合成工藝、高物性和阻燃性能等方面的國內外研究進展,并探討了無溶劑聚氨酯合成革的發展趨勢。
安曉龍,王紀冬,徐玉良,陳學彪(2021年02期)
目前羊毛羊絨類產品的抗菌處理,一般是通過與各類抗菌功能性纖維混紡或在織物后整理工藝負載抗菌劑來實現。本文采用色紡散纖在染色后處理階段進行抗菌處理,然后通過半精紡色紡工藝生產抗菌羊毛羊絨混紡紗線,對其抗菌性能進行了測試。研究表明:通過在散纖染色后處理階段對纖維進行抗菌處理生產出的羊毛羊絨抗菌混紡紗線其紗線指標與抗菌性能優良,紡紗過程生產順利,抗菌處理過程沒有對紗線基本性能指標造成明顯影響,具有大規模生產抗菌紗線的工藝可行性。
蔡 彥,楊允出,錢江瑞(2021年02期)
通過分析織物內部組織結構,將組織循環內紗線分布按規律分6類,包括交織點紗線重疊區域、經(緯)紗交替穿越區域、經(緯)紗懸浮區域、孔隙區域。通過截面積相等的方式將不規則紗線等效轉化為規則的幾何體。通過分析組織循環內各區域紗線與空氣分布情況,結合復合材料等效熱導率串并聯模型,建立各微元的等效熱導率數值模型。在已建立的模型基礎上進行算例分析,得到在維持其他紗線參數不變情況下,經緯紗高度增加,織物整體等效熱導率增加;經緯紗間距增加,織物整體等效熱導率降低;織物交織結構越復雜,懸浮區域數量占比越大,織物等效熱導率降低,其中懸浮區域數量為0的平紋織物等效熱導率相對最大。
王 克,沈悅鐳,王曉蓬,王來力(2021年02期)
綜述了灰水足跡核算與評價的研究進展,對紡織服裝產品灰水足跡核算與評價中涉及的多污染物影響、時間效應、"潛在水環境影響稀釋"和區域評價等關鍵性問題進行了重點討論。基于紡織服裝產品生產排放廢水中污染物種類繁多且理化性質復雜的特點,分析得出:進行紡織服裝產品灰水足跡核算時僅考慮特征污染物會導致核算結果偏高,應重點關注多種污染物對水體水質的影響;廢水污染物進入水體后會發生不同程度的降解或累積,評價對水環境的影響時需考慮時間效應,以提高灰水足跡核算的準確性;相較于"濃度稀釋",從"潛在水環境影響稀釋"角度更能體現廢水污染物對水環境的實際影響;灰水足跡的核算與評價時納入區域的水壓力指數,可以更準確的評價紡織服裝產品生產對區域水資源環境的影響。
王 婷,顧冰菲(2021年02期)
針對現如今消費者對服裝合體性和個性化的需求,將青年女性軀干形態進行細分研究并與中國現有服裝號型進行對比分析。通過采集209名18~25歲青年女性的人體尺寸信息,首先對采集的樣本尺寸數據進行聚類分析,然后分析計算出各類體型身高與胸圍、腰圍的覆蓋率,最后將聚類結果及國標分類結果與號型標準進行對比。結果表明:青年女性體型可分為I、H、S、O 4類,分別占樣本總數的34.80%、28.92%、23.04%和13.24%;其中H、I體型中身高/胸圍覆蓋率最大的都為160/80,O體型身高/胸圍覆蓋率最大的是165/92,S體型身高/胸圍覆蓋率最大的是160/88;聚類中H、S體型與國標中A體型較接近,O體型與B體型較接近。該結論可以為服裝企業合理配置號型提供參考。
汪 坤,史偉民,李建強,彭來湖(2021年03期)
針對織物圖像特征提取和檢測問題,研究了一種基于卷積神經網絡U-net模型的織物印花分割算法,并根據織物印花的特點對原有模型進行改進,從而更精確地實現對織物印花圖像的分割。實驗選取100張原始織物印花圖像,并利用人工標注的方法標注出分割好的圖像,作為訓練的標簽,將訓練圖像和標簽通過翻轉、裁剪等數據增強算法得到1000張圖像和對應標簽進行訓練。實驗對比了本文算法和一些傳統分割算法,結果表明,本文的分割算法能夠更有效地分割出織物印花圖案。
高 輝,張文靜,黃思思,周 雨,江文斌(2021年05期)
為探討絲膠蛋白整理到腈綸織物對其透氣透濕性能的影響,將太古油與絲膠在超聲波作用下充分混合制成絲膠改性液,然后將經堿減量處理后的腈綸織物采用兩步法浸漬氮丙啶交聯劑溶液和絲膠改性液,以此獲得絲膠改性后的腈綸織物。研究了絲膠整理前后織物的回潮率、耐水洗性、斷裂強力、透氣透濕性、紅外光譜、表面形貌等性能。結果表明:絲膠通過氮丙啶交聯劑的作用已整理到腈綸織物表面;絲膠整理后腈綸織物回潮率由原來的1.76%提升至2.92%~8.34%;經水洗后其回潮率穩定在2.03%左右;改性后腈綸織物的經向斷裂強力較原樣降低17.55%、硬挺度降低18.91%,緯向斷裂強力較原樣降低18.54%、硬挺度降低12.95%。
葉甫榮,俞邱孌,蔡加陽(2021年05期)
從藍標(bluesign® system)生態紡織品認證要求出發,跟蹤世界時尚產業發展方向,站在全產業鏈的角度考慮生態紡織品的可持續發展。提出按照藍標(bluesign® system)生態紡織品認證要求建立、健全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社會責任管理體系。在生產管理中從輸入源控制著手,控制有害物質,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能滿足相關方的要求。對中國相關行業(時尚行業(紡織品行業)、認證行業)給出了加快時尚產業可持續發展管理體系融合建設的建議。
陸 葉,邵怡沁,陳慰來(2021年06期)
采用噴霧式抗菌后整理設備,用納米金作為負載將納米銀抗菌整理劑整理噴在滌綸針織面料上,制備具有良好耐久性能的抗菌面料。用X射線光電子能譜儀和電子掃描顯微鏡對抗菌整理后的織物進行表征。結果表明:納米銀成功附著于滌綸織物上,顆粒圓潤。對比分析面料整理前后的結構參數、機械性能和舒適性能變化,并對面料進行抗菌耐水洗性能測試。經過抗菌后整理過程對滌綸面料基本性能的影響不大;水洗50次后,試樣仍具有抗菌性,耐久性能良好。
楊佑國,徐平華,徐明慧,丁雪梅,王伊雯(2021年06期)
針對虛擬試衣狀態下著裝應力散點式采樣的局限性,利用圖像分析方法,對服裝應力可視區域分布效應進行分析和評價。采用交互式或樣板預分割的方式,對服裝部位進行劃分;對采樣區域進行圖像分割、應力分區和應力匹配處理;提取應力均勻度、偏斜度、波動度3項特征指標,對受力區域應力效應進行分析和比對。此外,通過多部位聯合應力分布計算,可以輸出服裝整體應力分布效應值。實驗部分采用緊身衣作為示例,結果表明:利用開發的分析軟件評定各部位的應力分布情況,應力綜合評價值為0.636,偏向高應力分布區間,各部位應力分析時間損耗小于0.4 s。融合圖像分析的應力動態反饋方式,可輔助虛擬試衣時合體性評價,提高服裝產品設計效能。
李 敏,楊 珊,何儒漢,姚 迅,崔樹芹(2021年06期)
為了實現提花織物疵點自動檢測,提出了一種結合視覺顯著性和卷積神經網絡的提花織物疵點檢測方法。針對提花織物背景干擾的問題,利用視覺顯著性模型(Context-aware,CA)抑制背景信息,突出疵點區域的顯著性來獲得圖像的顯著圖;為了區分織物圖像中是否存在疵點,使用在通用數據集上訓練過的VGG16神經網絡模型對提花織物圖像的顯著圖分類。結果表明:該方法在提花織物疵點檢測上平均準確率為97.07%,比直接利用VGG16模型對提花織物疵點檢測的準確率提高了19.44%,是一種適合提花織物疵點檢測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