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在顯示屏上輕輕一點,這款原創設計的面料,就能馬上變成成衣,穿在顯示屏3D模特的身上。”紹興奧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俊,站在電子顯示屏前介紹,“這個軟件能存下海量面料,其存量起碼相當于6000平方米的庫存面料展示廳。”
就在這幾天,李俊參與研發了兩年的“3D面料仿真系統”在紹興引起了關注。
“傳統的制衣,從設計到成衣至少需耗費半個月時間,但這款軟件則是一秒成衣,契合了當下個性化定制的產業發展需求。”在李俊看來,使用了這套系統,“能大大減少面料經銷商的庫存量,顛覆了傳統面料的營銷模式。”
面料銷售員告別拉大箱推銷
聯合市場雅明紡織5套軟件,老市場隆升紡織1臺42英寸顯示屏及一套軟件,國貿中心的世成紡織一套PC端軟件……這兩天,李俊一直忙著接單,“現在打來電話的都是要購買我們的軟件。”
這超出了李俊一開始的預想。
“當時就是想做一款成衣軟件,讓面料在一個IPAD上就可以全部搞定。2012年的時候,把一款面料花型PS到模特上,一張圖片都要花上200元。我就是想解決這個問題,沒想到現在會引起這么多的關注。”不過,曾經也做過面料銷售的李俊,在紹興和柯橋調研了一圈后發現,“柯橋至少有千名面料營銷員到杭州等服裝企業推銷面料。”
這也讓李俊覺得,“其中的市場很大。”
就在前不久落幕的柯橋紡博會上,這套首次亮相的“3D面料仿真系統”接到了170多單。
“這套以3D數字技術為支撐的‘3D面料仿真系統’,集成了面料展示、面料原創設計、家紡和家具用品互動顯示等4項功能。”李俊演示著,“隨便拍下一張服裝圖案,并上傳到這款軟件上,然后打開頁面,一個穿著裙子的女模特就在屏幕里了,點擊剛拍的照片,就能看到模特身上的服裝圖案跟此前的圖案是一樣的。”
不僅如此,李俊介紹,“除了自拍照外,這款軟件還可選擇面料品種、花型、顏色等,進行自由搭配,而且隨著手指在屏幕上輕輕滑動,裙子還能隨風擺動。”
這樣一來,“能讓每一塊面料以成衣效果展示給客戶,促成了交易,面料銷售員告別了拉著大箱大包推銷了。”更重要的是,一些開始接觸“3D面料仿真系統”的客商直言,“使用了這套系統,大大減少了面料的庫存風險。”
智能化改造推動印染企業轉型
眼下,李俊又開始琢磨紡織企業的智能化改造了。
“目前正在給安徽合肥的一家服裝企業,進行生產線的數字化改造。”李俊介紹,“通過智能化改造,可以讓工廠每個生產工位,都能滿足個性化定制需求。”
這也是目前紹興紡織企業轉型升級的一個大趨勢。
“運到車間的每一缸布都像到超市收銀臺一樣,在這臺一體機上掃描條形碼,才能進入下一道工序。這樣一掃,就能隨時監控缸號、工價、工序、工號等參數。”紹興迎豐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徐亦根,指著染缸邊的“刷卡機”,“從白坯入庫到染色工藝流程和成品進倉、發貨等均采用電腦操作,庫房染料全部實行條形碼登記,用水計量表也設置了超量警報功能,生產效率提高了,產品質量也更穩定了。”
智能化改造還同時重塑著紡織行業的下游。
“高智能的無人操作搬運車,對整個車間運輸過程進行導航控制,不僅能完全替代勞動力,而且能實現每一道程序的無縫對接,提高工作效率。”去年,西安理工大學副校長、國家重點實驗室負責人黃玉美教授及研發團隊研發出了智能自主控制的無人搬運車,這套設備目前正在紅綠藍印染企業車間內試用。
不僅如此,3D打印、數字化車間、智能穿戴、智能分揀系統、立體倉儲系統、3D試衣、智能門店、全渠道銷售等,這些智能化改造都已經出現在紹興的“染缸”周圍。
根據《紹興市“十三五”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發展規劃》,“十三五”期間,紹興將大力推廣應用物聯網技術,對易污染、高耗能行業(如印染、醫藥、化工)及高危作業場所進行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在計量供料、生產控制、定位監測、安全控制、質量檢測等方面實現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網絡化,形成綠色、安全、節約的現代生產制造方式。到2020年,紹興30%以上的企業將實現智能制造生產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