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紡織技術》2024年第3期|專欄解讀及文章推介 時間:2024-03-10 作者: 瀏覽次數:次
01.封面文章介紹:
薛元:面向全色域轉杯紡紗的Kubelka-Munk雙常數理論模型構建及顏色預測
作者單位:江南大學
為了能在色紡紗的紡紗階段即時調控紗線顏色,減少混色成本,縮短工藝流程,結合三通道數控轉杯紡紗的特點構建了全色域網格化混色模型,該模型可在紡紗過程中進行全色域范圍內的色相調控、明度調控和彩度調控。為了解決色紡紗的測配色問題,得到與之相匹配的測配色系統,根據來樣快速進行計算機測配色,節約成本,結合傳統Kubelka-Munk雙常數理論模型的特點,從構建的全色域網格化混色模型中選取混合樣來進行顏色預測。從傳統Kubelka-Munk雙常數理論模型顏色預測的結果發現,部分混合樣的預測反射率明顯低于實際的反射率,針對這個問題,重新構建了新的Kubelka-Munk雙常數理論模型來進行顏色預測得到新的預測反射率,并用插值替換的方法,把傳統Kubelka-Munk雙常數理論模型預測結果中明顯低于實際反射率的部分用新的預測反射率替換,得到最終的混合樣預測反射率。結果表明:與傳統的Kubelka-Munk雙常數理論模型預測混合樣顏色結果相比,新的Kubelka-Munk雙常數理論模型預測顏色并用插值替換法替換后得到的最終的混合樣的顏色,色差平均值從1.48降低到1.04,且所有混合樣的色差均能控制在2.0以內。該預測方法較傳統Kubelka-Munk雙常數理論模型具有更好的預測精度,所構建的全色域網格化混色模型和新的Kubelka-Munk雙常數理論模型可應用于多基色纖維混色色彩和混合比的預測。
王進:輸毛管中流場狀態對纖維絲束開松處理效果的影響
作者單位:中原工學院
纖維輸毛管的設計對粘膠纖維或Lyocell短纖維絲束的開松效果至關重要。為了探究纖維絲束在輸毛管中的開松機理以及管道內流場狀態對纖維運動狀態的影響,采用三維建模軟件建立輸毛管流場模型,在商用軟件Cradle CFD中建立纖維絲束模型結合流場進行耦合計算,研究分析了2000根長度為38 mm纖維絲束在輸毛管中的運動過程。結果表明:在輸毛管中纖維絲束受到流場作用的差異形成了纖維絲束運動的速度差,這是纖維絲束開松的主要原因;輸毛管的豎直圓形管道處存在較大的壓力梯度,使纖維絲束整體受到壓力差異,也為纖維開松創造條件;輸毛管的錐型管位置處的速度場較復雜,有利于纖維絲束開松;管徑的變化導致產生漩渦,阻礙了纖維的輸送。研究結果可為化纖與紡織行業輸毛管設計提供參考。
點擊閱讀:王進:輸毛管中流場狀態對纖維絲束開松處理效果的影響
楊瑞華:彎鉤纖維在轉杯紡紗器內的運動模擬與形態分析
作者單位:江南大學
為研究轉杯紡紡紗器(輸纖通道、滑移面和凝聚槽)中纖維彎曲形態的變化規律,借助數值模擬軟件Rocky DEM 2022R1和ANSYS Fluent 2022R1,基于Fluent仿真得到的氣流場數據,分別模擬了工況1(朝上后彎鉤)和工況2(朝上前彎鉤)彎鉤纖維在紡紗器內的形態變化過程,對氣流特征、纖維彎鉤的伸直、彎鉤的形成和凝聚槽內纖維伸直度進行分析。結果表明:輸纖通道內氣流速度梯度隨氣流流向遞增,凝聚槽內氣流速度分布不均勻,存在低速和高速氣流區;兩種工況的彎鉤纖維的形態變化規律基本一致,但在輸纖通道出口至滑移面處,彎鉤纖維呈現出不同形態;前彎鉤纖維在完全進入凝聚槽時,彎鉤部分會被伸直消除,而后彎鉤纖維進入凝聚槽后,其彎鉤部分難以完全被伸直;在凝聚槽內,前彎鉤纖維的伸直度顯著高于后彎鉤。該研究通過數值模擬分析探索纖維形態的變化規律,可為生產優化和設計解決方法提供理論指導,對轉杯紡輸纖通道、轉杯等關鍵部件的設計具有參考意義。
點擊閱讀:楊瑞華:彎鉤纖維在轉杯紡紗器內的運動模擬與形態分析
呂競則:靜電荷感應式斷紗傳感器設計
作者單位:西南大學
針對基于光電非接觸式及圖像處理式的斷紗檢測方式對車間生產環境、安裝位置、安裝角度要求高且設備昂貴等問題,根據靜電感應式檢測基本原理,設計了靜電荷感應式斷紗傳感器,對其總體結構及關鍵模塊進行理論分析及實驗測試,并搭建了靜電荷感應式斷紗傳感器試驗臺對該傳感器的功能進行測試。結果表明:雖然運動紗線速度及其材料是影響靜電荷感應式斷紗傳感器的主要影響因素,但這兩個因素所導致的電壓波動在靜電荷感應式斷紗傳感器關鍵模塊后端輸出點的數值遠小于運動紗線在斷裂和未斷裂狀態之間切換時所產生的電壓波動。因此,檢測靜電荷感應式斷紗傳感器關鍵模塊后端輸出點的電壓值,可實現對運動紗線斷紗情況的準確判斷。
點擊閱讀:呂競則:靜電荷感應式斷紗傳感器設計
02.本期文章推薦:
專欄:紡織智能制造與信息化
面向全色域轉杯紡紗的Kubelka-Munk雙常數理論模型構建及顏色預測(汪燕燕,薛元,陳宥融,石煥強)
靜電荷感應式斷紗傳感器設計(呂競則,戴寧,胡旭東,徐開心,徐郁山)
彎鉤纖維在轉杯紡紗器內的運動模擬與形態分析(龔新霞,楊瑞華)
輸毛管中流場狀態對纖維絲束開松處理效果的影響(王進,程賀棚,李帥,盧賀,崔永志,千翠娥,于賀春)
專欄:纖維材料
涂層層數對鎳粉/石墨基復合材料介電性能和吸波性能的影響(師瑯,姜茸凡)
星型PLLA—PEG嵌段共聚物纖維膜的制備及其親水性能(邢東風,李雲環,高宇,王福興,富強,金達萊)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的耐高溫性能(薛淑云,葉偉,王征,夏平原,管永銀)
專欄:染整工程
基于反應型低共熔溶劑的真絲織物改性及其性能(謝家靈,楊晟,付飛亞,馬廷方,徐兆梅,劉向東)
生物酶輔助提取橘皮色素及其對羊絨染色的性能(陳秋霖,朱秋昱,周芳雨,王宇弘,陳超,余志成)
專欄:數智時尚
基于單晶的光致發光防偽織物標貼制備與性能(胡曉亭,徐磊,李楠)
基于智能柔性織物傳感器的漏尿頻次監測系統研究(周金利,王政,周知艇,李云飛,熊帆,李紅平)
熱防護服散熱性的數學模型仿真(汪易平,丁穎,于志財,王震,徐麗慧)
基于空間向量角的乳房形態分類與文胸合體性評估(顧明月,劉宿慧,徐詩琦,潘怡婷,鄒奉元)
03.期刊介紹:
《現代紡織技術》是浙江理工大學、浙江省紡織工程學會共同主辦的全國性行業科技期刊。1985年創刊時名為《現代絲綢》,1992年改名為《絲綢技術》,1999年由《絲綢技術》和《浙江紡織》合并改刊為《現代紡織技術》。
《現代紡織技術》以“現代紡織”為特色,重點報道紡織領域的理論研究、生發技術和管理經驗等成果。面向大紡織,選登各種與“纖維生產加工”“紡紗技術”“織造技術”“印染加工”“紡織機械”和“服裝工程”等相關選題的科技論文。主要欄目設有“材料工程”“服裝工程”“染化工程”“紡織設備”等。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紡織領域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收錄期刊和“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
《現代紡織技術》
社 址:杭州市下沙高教園區(2號大街928號浙江理工大學)
郵 編:310018
電 話:0571-86843150,86843152
網 址:journal.zhukao100.com
信 箱:att@zstu.edu.cn
微信公眾平臺:紡織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