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紡織技術》2024年第2期|專欄解讀及文章推介 時間:2024-02-10 作者: 瀏覽次數:次
01.封面文章介紹:
王葎菲:基于柔性傳感技術的中醫脈診信息采集手套的研制
作者單位:五邑大學
針對當前中醫脈診設備體積龐大、操作環境條件要求較高、靈敏度較低以及操作繁瑣等問題,開發了一款基于柔性傳感技術的脈診信息采集手套。該手套的柔性傳感器由十字交叉的碳纖維構成傳感單元,分別分布在手套食指、中指、無名指指尖位置;以銅線為傳導線,通過手指設計的夾層通道與傳感單元連接,將脈診信息傳輸至手背的電路板模塊;信息數據通過電路板處理后發送至手機、計算機終端,并上傳至云數據庫。測試結果表明:在0~0.2 N脈壓力范圍內,傳感器表現出超高的靈敏度(201.305N-1),能有效識別微弱的脈沖信號;傳感器的響應時間和恢復時間均為82 ms,能夠實時監測壓力信號的變化;在2.0 N的外力作用下,經過1000次循環測試,該傳感器前后電阻變化率基本保持不變,表明該傳感器具有長期穩定性的特性。該裝置可以將脈診信息數字化、規范化,可為中醫臨床診斷提供更穩定、豐富的數據提示及參考,也為居家自助診脈以及云端診病提供更多可能性。
點擊閱讀:王葎菲:基于柔性傳感技術的中醫脈診信息采集手套的研制
裴澤光:層疊式織物壓力分布傳感系統的構建及測試
作者單位:東華大學
為實現對人體或物體的壓力分布特征的監測,構建了一種層疊式織物壓力分布傳感系統。該系統由織物壓力傳感陣列、封裝織物層以及數據采集模塊組成,織物壓力傳感陣列由兩層基底織物對向疊放構成,其中沿上層基底織物底面緯向和下層基底織物頂面經向分別等間隔縫紉有鍍銀導電紗線并印刷壓敏材料,在經向和緯向導電紗線的交會處形成傳感單元。對織物壓力分布傳感系統的傳感單元的電力學性能進行了實驗研究,并對構建的織物壓力分布傳感系統進行了測試。結果表明:傳感單元電阻值的倒數與壓強近似呈線性關系,展現出良好的壓阻響應特性;經過500次循環壓力測試,傳感單元可對外界信號作出穩定的響應;采用雙層疊合結構的壓力傳感陣列使織物壓力分布傳感系統中各傳感單元初始狀態一致性較好,并有效減輕了傳感單元之間因串并聯通路而引入的噪聲干擾,因此可較好地呈現被測物體所施加壓力的分布特征。
沙莎:提高動物福利的可穿戴產品研究進展
作者單位:武漢紡織大學
為提高動物福利水平,降低動物疫病風險,從動物情感需求、生理需求和智能化疾病診斷角度出發,對動物可穿戴產品研究狀況進行分析。在消減動物心理問題、監測動物行為和生命體征等方面,綜述了可穿戴產品在提升動物福利方面的方法原理。分析發現:目前的技術水平雖然在理想狀態下能夠提高動物福利,但實際環境干擾因素多、產品續航低、穿戴時容易引起動物應激反應等問題,遠不能滿足動物在特殊環境下的功能需求。最后指出動物可穿戴產品所面臨的挑戰和未來的發展方向,以期為動物福利水平改善提供一定的指導。
點擊閱讀:沙莎:提高動物福利的可穿戴產品研究進展
洪劍寒:一維結構可穿戴柔性傳感器研究進展
作者單位:紹興文理學院
隨著智能可穿戴技術的發展,人們對智能化、多功能、易攜帶的可穿戴設備需求日益增長,可穿戴柔性傳感器受到廣泛關注并逐漸成為柔性電子領域的研究熱點。一維結構柔性傳感器具備優異適形性、高集成度和性能穩定等優勢,有助于開發高性能、可連續生產、多場景應用的可穿戴柔性電子產品。文章分析了用于一維結構穿戴柔性傳感器的導電敏感材料和柔性基底材料,對一維結構穿戴柔性傳感器的制備工藝進行劃分,從表面涂層、纖維制備以及結構變化方面總結了各種一維結構穿戴柔性傳感器的設計和應用。文章討論了一維結構柔性傳感器當前研究中需要突破的工作,對其在可穿戴應用領域的發展前景提出展望,為相關可穿戴柔性器件的研究提供理論價值和工程參考意義。
點擊閱讀:洪劍寒:一維結構可穿戴柔性傳感器研究進展
王群:基于金屬有機框架的功能紡織品研究進展
作者單位: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為了更好地了解基于金屬有機框架的功能紡織品研究現狀,闡述了在織物表面構建金屬有機框架結構,以賦予紡織品獨特的功能特性;總結了現階段基于金屬有機框架的功能紡織品的主要制備方法,結合構建自粗糙結構和疏水劑整理,獲得具有超疏水性能的功能紡織品,該類紡織品在自清潔、抗菌抗紫外、抗化學污染、油水分離和傳感器領域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最后分析了基于金屬有機框架的功能紡織品在實際應用中存在的不足,討論了低成本制備穩定性良好的多功能紡織品的發展方向,為實現開發可持久的、高值化利用的多功能紡織品提供參考。
02.本期文章推薦:
專欄:紡織品可穿戴與智能化
基于柔性傳感技術的中醫脈診信息采集手套的研制(王葎菲,朱偉剛,羅堅義,黃愛萍,謝勇)
層疊式織物壓力分布傳感系統的構建及測試(陳俊鵬,王小東,張積康,呂鵬,裴澤光)
提高動物福利的可穿戴產品研究進展(沙莎,劉夢婕,遲誠,劉雅婷)
一維結構可穿戴柔性傳感器研究進展(岳欣琰,洪劍寒)
基于金屬有機框架的功能紡織品研究進展(龔向宇,王群,趙文瀟,王際平)
專欄:紡織工程
絹絲/毛/棉色紡紗的組成調控與性能分析(王鄧峰,駱曉蕾,陳文浩,劉琳)
玄武巖基復合紗線的制備及其阻燃織物性能(駱春旭,李輝,吳敏勇,熊小曼,劉可帥)
基于EM算法的高斯混合模型的織物組織點自動識別(劉威,于玲,王暢巍,鄧文韜,鄧中民)
中國紡織專利技術轉移網絡的結構特征及演化(王鵬飛,程華)
專欄:纖維材料
基于細觀結構的徑向軸紗三維五向圓形編織復合材料的剛度預測(陳波,張昇雨,楊興林,張俊苗)
耐水性CA/PVA納米纖維膜的制備與性能(張佳鵬,王琰,姚菊明,JIRI Militky,DANA Kremenakova,祝國成)
專欄:染整工程
茜草植物染料染色羊絨纖維的摩擦牢度(俞建偉,侯戰昌,陳超,余志成)
棉織物表面耐久超雙疏涂層的制備方法及其性能(邵明軍,蹇玉蘭,三福華,柴希娟,解林坤)
錦綸聚氨酯涂層對聚乙烯膜可遷移組分的吸附(張超宇,胡祝兵,鄭思婷,朱博,劉建立)
二硫化鉬/還原氧化石墨烯對滌綸織物的阻燃性能(李偉,韓賓賓,薛陽彪,鄭敏)
03.期刊介紹:
《現代紡織技術》是浙江理工大學、浙江省紡織工程學會共同主辦的全國性行業科技期刊。1985年創刊時名為《現代絲綢》,1992年改名為《絲綢技術》,1999年由《絲綢技術》和《浙江紡織》合并改刊為《現代紡織技術》。
《現代紡織技術》以“現代紡織”為特色,重點報道紡織領域的理論研究、生發技術和管理經驗等成果。面向大紡織,選登各種與“纖維生產加工”“紡紗技術”“織造技術”“印染加工”“紡織機械”和“服裝工程”等相關選題的科技論文。主要欄目設有“材料工程”“服裝工程”“染化工程”“紡織設備”等。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紡織領域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收錄期刊和“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
《現代紡織技術》
社 址:杭州市下沙高教園區(2號大街928號浙江理工大學)
郵 編:310018
電 話:0571-86843150,86843152
網 址:journal.zhukao100.com
信 箱:att@zstu.edu.cn
微信公眾平臺:紡織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