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香云紗傳統工藝傳承與創新發展論壇在佛山舉辦 時間:2024-08-08 作者: 瀏覽次數:次
8月7日下午,由廣東省紡織工程學會和浙江省紡織工程學會共同主辦,廣東省香云紗產業聯盟承辦的“香云紗傳統工藝傳承與創新發展論壇”在佛山西樵舉辦。來自浙江和廣東絲綢紡織界的專家學者、企業家、設計師濟濟一堂,圍繞香云紗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開展探討。廣東省紡織工程學會、浙江省紡織工程學會領導到場致辭。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香云紗是嶺南地區長期傳承的傳統絲綢面料,它獨特的染整工藝和卓越的品質聞名中外,是我國傳統絲綢產品中的瑰寶,也被譽為紡織軟黃金。
本次論壇大咖云集,來自學術界、企業界等多個領域的他們是香云紗產業創新發展的引領者和推動者。浙江理工大學服裝學院院長崔榮榮、廣東職業技術學院教授/高級工程師劉宏喜、浙江省紡織工程學會副理事長祝成炎、華南農業大學藝術學院院長金憓等帶來專題報告,并從香云紗的技藝保護與文化傳承、香云紗的產品設計與品牌開發等方面展開專家對話。
浙江理工大學崔榮榮教授是一位香云紗愛好者,他帶來題為《非遺視角下中國風格時尚設計與衣文明構建》的精彩報告,從藝術設計的角度回顧中國傳統服飾的發展。“設計是核心,文化是靈魂。”崔榮榮認為,傳統技藝及造物思想的重點在于走進現代生活,因此現代衣文明的構建應該是汲取傳統工藝、紋樣等文化元素,滿足當下人的審美。
“香云紗非物質文化遺產首先必須要保護和傳承,但更要與時俱進,進行不斷的創新,才能使其更有生命力,才能可持續健康發展。”劉宏喜教授在專題報告中談到,生產周期長、成本高、顏色花色較為單一等是香云紗產業發展的劣勢,“除了傳統香云紗,還要走差異化發展之路。”劉宏喜希望,通過原料創新、其他植物染料染色、印花、多色蠶絲空間混色織造以及機械化生產等方式,大幅度降低香云紗面料的成本,讓香云紗走入尋常百姓家。
浙江理工大學祝成炎教授從絲織技術發展出發,系統介紹了絲綢織造技藝的發展與現代織造技術的最新現狀。
華南農業大學藝術學院金憓教授則從自己多年的設計實踐為例,向大家展示了時尚、大氣、國際范的香云紗服飾設計。
“最好的傳承就是創新!”《絲綢》雜志社社長李啟正首先主持香云紗保護與傳承專家對話環節。
中國現代織錦創立人李加林教授說,創新是對傳統技藝的最好的保護。他強調,創新一定要在對傳統技藝有比較深刻的理解和造詣的基礎上進行,否則就是無本之源。
廣東職業技術學院是省內主要配套紡織產業的職業院校,院長吳教育提出職業教育要與產業深度融合,并介紹了香云紗相關專業職業教育的發展情況。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何香凝藝術設計學院熊強院長從學院的專業設置出發,闡述了學院藝術教育與香云紗綠色、時尚和可持續的深度融合。
“香云紗如果只是一件衣服的話,不一定每個人都會去買。”中國美術學院的杰出青年教授、設計藝術學系主任何振紀是順德本地人,從小看著姑婆穿香云紗的他對香云紗印象非常深刻。他認為在當下談香云紗產業發展,要從嶺南文化的角度去研究,同時也應該打破空間局限,借助各地強大的設計力量,擴大香云紗的品牌影響力。
論壇當天,佛山大學設計學院教授文霞還與杭州、佛山優秀香云紗企業家圍繞“香云紗的產品設計與品牌開發”這一主題,就如何推動香云紗更好地走向國際、如何推動香云紗的文化價值與現代市場需求相結合等話題展開討論。
杭州東方絲綢文化與品牌研究中心名譽理事長費建明從創辦絲綢企業、絲綢行業協會、絲綢國際組織等親身經歷出發,分析了佛山和杭州絲綢產業的關鍵發展問題。
杭州衣語無香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瑜分享了“衣語無香”品牌與香云紗的結緣,以及通過將香云紗作為主打產品,設計并創辦“充滿絲綢文化底蘊,兼具東方設計美學”的生活空間的經驗,積極向人們傳達“有衣·有物·有生活”的生活理念。
論壇發起人、佛山鍵笙軒紡織有限公司負責人黃坤提出香云紗傳統技藝也應與時俱行,融入更多的現代絲織工藝和先進染整技術,更好地促進香云紗的傳承與發展。
佛山市匠曼延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郭強表示,“匠曼延”希望通過香云紗將自身打造成為一個馳名全球的好的中國化生活文化品牌,在這一目標實現的過程中需要各方共同攜手努力,將香云紗推廣出去。
佛山市順德區琪發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工程師張與良認為,香云紗作為傳統文化產品,在“傳承”與“創新”中間,應加上“優化”這一環節,即解決香云紗在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劣勢,如生產周期長、顏色單一等。
“今天的香云紗已經不僅僅是一種面料,更成為鏈接過去與未來、傳統與現代的橋梁,承載著身后的文化底蘊和民族情感。”浙江省紡織工程學會理事長、溫州理工學院校長、博導周文龍說,通過這次論壇的學術交流和思想碰撞,能夠更好地推動香云紗與文化創意產業的跨界融合,為香云紗未來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創意與活力。
文字:佛山市傳媒中心記者 黎紅玲
圖片由主辦方/衣語無香提供